实施方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规划体系 > 实施方案 > 沧州幼专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2021年版)

实施方案

沧州幼专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2021年版)

发布时间:2022-12-01 15:00:00 作者: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工作背景
(一)制定依据
(二)工作基础
(三)存在问题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内涵与任务
(一)基本内涵
(二)具体任务
四、体系建设
(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总体设计
(二)构建目标体系,形成目标链
(三)构建标准体系,形成标准链
(四)健全制度体系
(五)建设智能校园
五、组织实施
(一)基于目标管理开展学校层面诊改
(二)基于绩效管理开展专业层面诊断
(三)基于有效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层面诊改
(四)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教师层面诊改
(五)基于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学生层面自主诊改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制度保障
(三)资金保障
七、进度安排
附件1.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框架
附件2.2021年诊改工作任务分解表
 
 
 
 
 
 
 
、工作背景
(一)制定依据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常态化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教育部决定从 2015 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制度,全面开展诊改工作。诊改工作是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的过程。开展诊改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保证体系;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强化质量意识,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形成现代质量文化。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冀教职成〔2016〕23号)《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实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基础
学校自2015年实施内涵建设以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制度建设;逐步深入推进校系两级管理,增强系部办学自主性和灵活性;梳理各部门及岗位职责,完成各类规划和标准;改善学生和教职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强化教学督导与检查;加快学校信息化及诊改平台建设;培育现代质量文化。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三)存在问题
1.学校内部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适应深化内涵建设的改革要求
校系两级管理纵向分权不够明确,部门对教学单位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强化督导落实,增强制度的适用性和权威性。部门职员、教师分类管理体系、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尚需进一步建设、完善和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体制机制需要加强研究,向纵深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协同发展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2.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适应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需求
学校更名沧州幼专、启动分校区建设,为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专业发展亟需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师范类专业为核心进行整体布局和调整,转变专业发展思路,由粗放型的专业发展转向专业集群式发展,由规模扩张转向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逐步提高各专业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同时,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尚未形成长效机制,专业动态调整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加强,专业与产业间无缝对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师资队伍与职业教育办学需要不匹配,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同时缺乏职业教育迫切需要的技能大师、行业内具引领地位的拔尖人才;缺乏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高水平教学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生态环境和支撑条件还有不具备。
3.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亟待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急需激发内生动力
各个层面质量保证工作的基本标准、建设标准、考核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仍需不断完善。师生员工质量主体意识和质量责任感有待加强。质量保证工作往往更多的侧重于教学工作,对于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要素没有全面的把握和监控,包括学生管理、德育工作、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等工作在内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还比较薄弱,距离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还有很大的差距。
4.具有学校特色的质量文化需要进一步凝结
质量文化培育意识不强,围绕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核心发展理念的文化建设缺少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深度、广度、科学性尚有不足。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质量文化还不够清晰,基于质量改进螺旋的内部质量长效运行机制还有待建立健全,缺乏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对质量文化建设进行效能考察方面还比较薄弱。
5.学校教学及教学管理需要对智能校园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信息化应用初步形成,但学校管理方式和手段需逐步适应信息化建设需求。教学环节信息化建设需要不断完善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过程数据化收集与分析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需要统一规划。教职员工信息化意识、技能、能力与应用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过程数据的采集、积累、分析、应用意识不够,数据分析、应用能力还相对初级。学校应该重视信息化建设对原有管理方式、习惯的重塑,由意识带动行为,由行为形成习惯,由习惯凝练文化。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教职成〔2019〕19号)《河北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精神,以构建制度体系,完善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机制,为实现学校“区域内高水平幼儿师范学校”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质量保证体系由纵向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横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交织组成,各部门及人员均承担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充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问题导向原则:突出问题导向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强化反思行为和能力。
3.可控性原则:遵行SMART原则(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4.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并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按照“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建立效率与效果并重的可持续的诊改运行机制。
6.最近发展区原则:根据学校不同阶段、不同责任主体,找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合理设定目标,循序渐进。
三、内涵与任务
(一)基本内涵
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是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学生全面发展与保证、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完善提高,谋求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工作过程。
(二)具体任务
1.逐步建立常态化诊改工作机制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通过项目带动,逐步实现目标考核性诊改,并逐渐过渡到绩效考核性诊改,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质量保证制度,逐步构建富有内生活力和创新动力的常态化诊改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以诊改为抓手,促使学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3.明确智能化校园建设思路,加强校本状态数据平台建设
目前,智能校园软硬件系统建设基本形成,建立了统一的信息门户平台,智能校园平台框架已基本形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也由传统经验管理逐步向信息化管理过渡。但学校仍需进一步加强具有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功能的校本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应用,结合学校诊改需要,构建校本数据中心,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
4.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
围绕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核心发展理念,进行质量文化建设,不断提升质量意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对接行业、企业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
四、体系建设
(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总体设计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以智能校园校本数据平台作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基础,将需求端作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设计的逻辑起点。基于工作的需求界定岗位职责,基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以此为基础打造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制度体系。结合组织体系建设,切实发挥目标体系的引领作用,发挥标准体系的支撑作用,发挥制度体系的保障作用。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如图1、图2。

 
图1
图2

 
 
(二)构建目标体系,形成目标链 
围绕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夯实办学基础,打造一流品牌专业,创建区域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建设目标,构建学校的目标体系。
1.根据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子规划,将建设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主要内容参考表1、表2。
表1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建设任务分解书
项目/保障 任务/行动计划 观测点 责任部门 协助部门 备注
           
           
 
 
表2 各部门“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建设任务分解书
责任部门:        负责人:             手机号:
项目/保障/牵头部门 任务/工程/行动计划 观测点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各系(部)依据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子规划的发展目标,结合本系(部)发展实际,制定系(部)发展规划和各专业(课程)发展规划。
3.各处室依据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子规划的发展目标,围绕保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等目标的实现,充分调研管理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本部门和科室的工作目标。
4.教职工依据学校和所在部门的发展目标,在充分进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由所属部门进行指导、分析。
5.学生根据学校和所在专业的发展目标,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业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由系部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指导、分析。
(三)构建标准体系,形成标准链 
围绕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夯实办学基础,打造一流品牌专业,创建区域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建设目标,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阶梯成长为重点,各部门根据学校在整体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确定的目标,制定具体质量标准。
1.学校层面建立年度目标考核性诊断标准
依据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任务的责任单位,明确任务的属性,将年度目标任务分为A、B、C、D四类,A类任务为学校各类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B类任务是院领导班子研究确定的规划以外的年度重点工作,C类任务是部门职责中的常规工作任务,D类任务是学校或部门承担的临时性任务。A、B类任务由院领导与职能部门协同制定各项任务的考核标准(表3),考核标准强调时间、质量、效益,符合SMART原则。C、D类任务由各部门按照职责自立目标、自定标准、自主实施、自我诊改。
表3 各部门考核标准表
考核部门:                      被考核部门:
序号 党政工作要点 任务属性 一级目标任务 二级目标任务 三级目标任务 考核标准(时间、质量、效益) 权重 自评分数 考核部门评分
1                  
任务属性的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分为A、B、C、D四类
A类任务:学校规划确定的任务
B类任务:校领导班子研究确定的学校规划以外年度重点工作
C类任务:部门职责中的常规工作任务
D类任务:学校或部门承担的临时性任务
2.管理服务工作标准。管理服务工作标准主要由岗位说明书进行描述和规定,主要内容参考表4。
表4  岗位说明书
岗位
名称
  所属部门   本岗位
编制数
 
岗位
级别
[ ]中层正职[ ]中层副职[ ]正科级[ ]副科级[ ]普通[ ]其他  
直接
上级
  直接下级   所辖岗位编制数  
生效
日期
年 月 日 版次   生效
日期
年月日 岗位编号  
工作
目标
             
主要工作内容描述
职责
概述
主要职责 标准描述   工作
依据
  工作关系
            校内 校外
               
               
工作程序描述
职责
概述
工作程序
   
   
   
3.专业建设标准。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标准体系,由专业开发标准、专业条件标准、专业运行标准和培养规格标准等组成,主要标准要素参考表5。
表5  专业建设标准一览表
 
 
学校专业建设标准
针对学校三类专业分类制定建设标准,包括《品牌专业建设标准》、《骨干专业建设标准》、《需求专业建设标准》等内容。每一类建设标准的主要包括:专业基本建设标准、教学运行管理师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教学资源建设标准、课堂教学模式标准等内容。
各专业教学标准 主要包括《各专业建设标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课程建设标准。根据课程建设目标,建立和完善课程建设标准体系,由课程开发标准、教学设计标准、教学运行标准和课程管理标准等组成,主要标准要素参考表6。
表6  课程建设标准一览表
名称 内容
 
 
学校课程分类建设标准
各专业《课程标准》,《院级在线课程(精品资源)建设标准》、《一般课程建设标准》。每一类课程建设标准包括:课程基本建设标准、课程内容建设标准、教材建设标准、教学资源建设标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标准等内容。
各门课程标准 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课程考核、教学资源建设等内容。
 
交互式课堂课程建设标准
结合学校智能校园建设情况,针对智能网络教学环境下,为了实现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的改革,制定新形态下课堂教学标准、新形态课堂教学环境建设标准。
5.师资队伍建设标准。科学设计教师发展体系如图3。教师基本标准和教师发展各阶段标准及主要标准要素参考表7。
表7  教师发展标准一览表
类别 名称 内容说明
基本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主要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及师德禁行行为方面进规范。
教师行为规范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规范、教育教学规范和日常礼仪规范三个方面。
专职教师基本任职标准 主要包括学历、学位、高校教师资格标准、身体素质标准、普通话标准等。
兼职教师基本任职标准 主要包括学历、学位、高校教师资格标准、身体素质标准、普通话标准等。
行政管理人员基本任职标准 主要包括任职条件、工作职责、考核等方面的标准。
  新任教师标准 主要包括基本条件、综合成长能力、教学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学生管理与服务能力等方面。
助理讲师标准 主要包括综合成长能力、教学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学生管理与服务能力等方面。
讲师标准 主要包括综合成长能力、双师教学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学生管理与服务能力等方面。
副教授标准 主要包括综合成长能力、教学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学生管理与服务能力等方面。
教授标准 主要包括综合成长能力、教学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学生管理与服务能力等方面。
行政管理人员发展标准  
图3 
 

6.学生全面发展标准。学生全面发展标准由思想政治素质标准、科学文化素质标准、身心健康素质标准和实践能力素质标准等组成,主要标准要素参考表8。
表8  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一览表
基本标准 合格学生标准 依据学校学生全面发展总体目标,厘定学校学生发展目标,厘定学校学生生发展目标内涵,包含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标准、科文化素质标准、身心健康素质标准和社会实践素质标准等方面,制定合格学生的基本标准。
各专业学生基本标准 依据学校合格毕业生标准,突出专业属性和专业特性,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就业的各项要求,除了覆盖基本素质以外,还要突出学生在技能、素质拓展、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标准和要求。
发展标准 优秀学生、学生干部标准 依据《普通高校管理规定》,制定学校学生的评优办法,包括评选条件、评选办法和表彰奖励等三个方面,明确学生争做优秀学生、学生干部的标准。
优秀共青团员、团干部标准 依据《中国共产党青年团章程》,制定学校团员的评优办法,包含评选类型、条件、比例、程序、表彰奖励等八个方面,明确学生争做优秀团员、团干部的标准。
优秀毕业生标准 依据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和学生各方面表现情况,制定优秀毕业生标准。
(四)健全制度体系
1.完善管理制度
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基本办学理念,梳理人事、财务、教务、校企合作、信息中心、科研、学生事务、组织宣传、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覆盖学校全部工作的事项,修订相关制度。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重点设计涵盖部门各项职责的岗位标准和工作流程。
2.健全考核性诊断和质量报告制度
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学校、部门、专业3个层级的质量分析、报告、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反馈实施、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质量诊断结果与改进建议。
(五)建设智能校园
1.建设智能管理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根据学校管理、教学、诊改等工作的实际需要,建成能有效支撑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覆盖全院工作流程的智能管理信息体系,建立一个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数据中心体系,将学校各项工作与信息平台结合,实现工作过程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学校教学、科研、咨询、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改造。
建成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活。
2.建设数据中心
基于现有管理和应用信息系统,统一数据标准,建设数据中心,实现信息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以及数据共享,实现核心业务系统互通、衔接与融合,提升用户应用效率。
建设对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校本数据中心,集成教学管理、教研科研、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一体化的管理系统,逐步将学校各项工作与管理系统平台结合,实现工作过程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无形采集。
3.以智能学习为目标,打造智慧教学支撑平台
完善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学习、移动学习、仿真实训等平台,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一个互联互动的、支持线上线下教育同步交互的平台,实现本地学习平台与云端其他学校课程的联通,引入优质课程资源,推进学校优质课程共享,促进学校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为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交互式教学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和平台保障,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及学习支持服务,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完善质量管理系统平台的运行及预警机制
充分发挥质量管理系统平台的作用,将状态数据作为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绩效判断的主要来源和分析依据,制定平台信息采集主体的责任、审核管控、数据分析的各项制度,完善校本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状态分析、监控、预警、激励功能。挖掘平台数据,实现基于数据信息的运行管控。
五、组织实施 
(一)基于目标管理开展学校层面诊改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各部门制定的子规划或行动方案,健全“目标-标准-制度-运行-诊断-改进”螺旋递进的常态化自主诊改机制,如图4、图5。

 
 

 

 
    健全学校、系各层面质量保证机构,加强质量保证队伍建设,健全对质量保证机构及人员的考核制度。制定明确的学校发展规划及子规划,特别是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重点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质量保证目标。
(二)基于绩效管理开展专业层面诊断
对专业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及时跟踪;专业教学团队每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调研、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专业预警机制;对经费、师资、实训条件等专业建设条件的保障措施进行实时监控。对照学校专业建设标准及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要素的相关项目,确定专业诊改的诊断点、质控指标和预警值等。
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及各部门信息管理平台,实时采集专业运行状态数据,每学期专业教学团队开展一次自主诊改,三年一个周期。在对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监测专业建设状态,即时反馈与改进;撰写专业质量年度报告,系部、学校审核发布。
(三)基于有效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层面诊改
课程团队对照学校专业标准及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要素的相关项目,确定课程诊改的诊断点、质控指标和预警值等。
课程团队制定本课程建设方案,建立本课程建设标准、教学标准。推进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改革。重视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形式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实施突出到课率、参与率、达标率等标准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改革。
对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在线监测和实时跟踪改进、即时预警。在依托质量管理平台进行动态监控的基础上,每学期进行一次课程自主诊改。对存在问题的课程,及时改进,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生态。
(四)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教师层面诊改
学校继续实施人才递进培养工程,按教学新星、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三个层级递进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明确建设目标。按照各层级人才发展标准(包括专兼职教师、专业带头人等),建立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实时跟进指导培养举措。完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健全教师个人发展空间建设。
每个教师对照学校教师发展标准及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要素的相关项目,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在质量管理平台进行动态监控的基础上,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的自主诊改,对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研科研推进情况、社会服务情况等阶段目标进行即时跟踪服务,即时预警,并作为教师进行自主诊改的依据。
(五)基于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学生层面自主诊改
制定学生素质教育方案,明确学生培养目标、素质标准;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制度;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健全对育人部门工作及效果的诊改制度,重视育人目标达成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等内容,形成育人工作常态化诊改机制;健全学生安全与生活保障制度,重视安全设备完善与维护,生活环境优化,学生诉求及时回应,意外事故率减少,加强家庭困难等特殊学生的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实施对学生服务部门服务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形成常态化安全与生活质量保证机制。
每个学生对照学校学生全面发展标准及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要素的相关项目,制定个人成长规划,以及涵盖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身心健康素质及社会实践能力等要素的学生全面发展目标、标准。在质量管理平台进行动态预警、监控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动态的自主诊改,对思想政治表现、专业学习、职业能力、身心素质及社会实践等阶段目标进行即时跟踪服务,即时预警,及时改进,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工作委员会、系部质量保证工作组、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学校、系部各层面质量保证机构,对应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纵向五个系统,健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机制。
(二)制度保障
将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逐步和目标考核(绩效)考核相结合,完善学校部门及个人目标(绩效)考核方案,细化考核指标,健全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自主采集信息、自动汇总结果的诊断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收入分配等挂钩,实现奖优罚劣,优劳优酬,提升各部门和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三)资金保障
学校为全面开展诊改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支持。学校年度预算中优先保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保障诊改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不得挪用。积极主动和政府、企业合作,争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保证经费投入。加强资金的监督检查,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以防出现资金使用不当的情况。
七、进度安排 
(一)两链打造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2月)
1.制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及子规划,包括质量保证规划、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生全民发展规划等,教职工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学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根据各项规划分解各年度任务,形成目标体系。
2.完善各部门职责、各岗位工作职责和标准,建立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
3.完善标准体系。梳理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工作标准及考核性诊断制度。按照诊改框架,上下反复交流,确定诊改监测点。
4.完善制度体系。梳理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流程。设计具有逻辑联系的数据图表,将制度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流程中。明确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各诊改主体的职责和诊改要求。
(二)信息系统建设阶段(2021年11月-2022年7月)
1.完善智能校园建设。实现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运行和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智慧教室建设,完善教学过程数据抓取与分析、反馈机制;加强信息采集、管理与应用制度与机制建设。
2.不断完善为教学诊改和学校信息化管理服务的教学诊改与管理平台,运用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过程监控、诊断与改进。
3.健全常态化的信息反馈分析诊断与改进机制。制定诊改大数据分析系统信息采集责任、审核管控、数据分析的制度,完善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数据在状态分析、监控、预警、激励功能,构建螺旋质量改进机制。
(四)体系规范运行阶段(2020年7月—2021年11月)
1.运行教学诊改与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填报和收集,并初步进行预警指标调试和诊改数据分析。
2.运行对学校各类工作(规划工作、年度重点工作、常规工作、临时工作)进行进度监控与评价。
(五)专业层面自主诊改阶段(2021年10月—2021年12月)
1.加强专业层面内涵建设,建立各专业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2.学校全面推行专业诊改,形成可持续性的自我诊改机制。
(六)教师、课程、学生层面自主诊改(2021年9月—2022年6月)
1.逐步运行教师、课程、学生层面的自主诊改,并不断扩大诊改主体范围,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性的自主诊改机制。
2.为申请省级诊改复核做准备。

 
 
附件1.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框架
五横
五纵
学校 专业 课程 教师 学生
决策指挥 发展规划 1.学校章程
2.学校总体发展规划
3.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
1.学校专业建设规划
2.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1.学校课程建设规划
2.各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教师自身发展规划
1.学生全面发展规划
2.学生个人发展规划
建设目标 1.学校整体发展目标
2.系部发展目标
专业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目标 1.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2.课程教学目标
3.教师自身发展目标
1.学生全面发展目标
2.学生个人发展目标
质量标准 1.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标准
2.学校目标绩效考核办法
3.学校系部各层面质量保证机构岗位设置,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
专业建设标准 1.课程建设标准
2.课堂教学实施规范
1.学校教师队伍标准
2.教师聘用标准
3.课程教学标准
4.教师发展标准
1.学生学业标准
2.学生全面发展标准
质量生成 运行实施 1.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建设任务分解书
2.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3.学校质量文化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课程授课计划
2.课程教学实施
1.教师教科研工作
2.教师发展
1.学生在校学习
2.学生社会实践
资源建设 条件保障 1.校企合作
2.办学资源开发
3.教学办公环境持续改善
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2.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1.教学条件
2.实训条件
3.资源使用
1.教学设施
2.工作设施
3.生活设施
1.学习设施
2.生活设施
3.文体设施
支持服务 制度保障

服务措施
1.学校发展规划与日常工作落实管理机制
2.学校教学管理质量保障制度
3.学校办学经费的集约化利用
4.产教政策
5.数据平台
1.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
2.专业建设经费制度
3.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4.毕业生跟踪调研
1.课程实施过程管理
2.课程实施环境管理
3.课程实施条件保证
4.质量管理文化营造
1.教师研究与发展
2.发展保证
3.社会服务
1.学业管理
2.就业创业管理
3.生活保障
4.安全保障
监督控制 诊断改进 1.学校教学过程信息监测分析机制与质量预警制度
2.学校系部自我诊改工作制度
1.专业预警机制
2.常态化专业诊改制度
课程诊改 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服务能力诊改 学习能力、学习学风、
学业水平、品德品质诊改
质量报告 1.学校年度质量报告
2.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报告
专业建设年度质量报告 课程建设年度质量报告 师资队伍建设年度质量报告 学生发展年度质量报告
诊改平台 1.相关部门列出部门工作质控点,提出数据平台建设要求;
2.平台建设方分析学校智能化校园各系统,对接相关信息(质控点),提取数据;
3.各处室和平台建设方再完善(录入)相关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形成各层面诊断分析报告。
 
 
 
附件2.2021年诊改工作任务分解表
2021年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诊改工作任务分解表
GH-规划;BZ-标准;ZD-制度;FH-复核;XX-学校;XB-系部;RZ-认证
序号 任务编号 任务性质编号 牵头部门 负责人 建设任务 任务完成形式 完成
时间
状态与要求 内容要求 优先级
1 1-01 GH-XX-01 党政办 樊水龙 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沧州幼专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10.15 初步完成 量化成果指标,梳理目标质控点和标准值
2 1-02 GH-XX-02 党政办 樊水龙 分年度落实建设规划,完善目标任务实施链,确保总目标实现 2021年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或工作要点(细化到目标任务分解表) 10.15 每年都需要 对应学校五年事业发展规划任务分解表
3 1-03 GH-XB-03 各处室、  系部 各处室、  系部负责人 落实2021年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完善目标任务实施链,确保总目标实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学校质量文化建设 沧州幼专XX(部门)2021年度工作计划(细化到目标任务分解表) 10.15

上一条:泊头职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2019年版) 下一条:沧州幼专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2023年版)

关闭



Copyright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5024443号-1

地址:河北省泊头市解放西路光明街150号 邮编:062150

建议您使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